044. 象说:对象的把握与思想的自由

象说:象为象指之意存,思想的自由源于对对象的把握,形、音、意、画、动作等只是不同的符号罢了。 构象可先有大致轮廓,在过程中再逐渐细致,美好的东西自容得美好,细致的过程中可又有新象,反复如此便可成。不必也不大可能什么都先学会而一次构象,只着基础的地方下足功夫即可,在基础的地方下功夫便自会有此能。 语言文字、音乐、动作、绘画、雕塑各有所长,也各有不足,不能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东西却可用音乐、绘画、动作、雕塑、舞蹈来表达,只在构象者的心是否达到了。

BASICS

5/22/20251 分钟阅读

A tall palm tree with a blue sky in the background
A tall palm tree with a blue sky in the background

象 说

摘要:

象为象指之意存,思想的自由源于对象的把握,形、音、意、画、动作等只是不同的符号罢了。

关键词:象学,哲学,哲学的工具,通识。

前 言

前些时候一口气拿下《道德经》和《庄子》,有人认为我古文字功夫可以,其实不是如此。虽可写得几句诗词,但粗俗不堪,实在地不敢示人。

在文字方面积累甚少,时时感到受其限。但我以见情见性驶文词,辅以节奏,勉强可为文。看得《诗经》数篇,其美不可胜言,虽后来格律绝胜也不能过之,概其多自然。看大学公开课讲诗词,引经据典太多,兴意索然,甚或怀疑那教师自己会不会写两句?

学问这东西,靠别人多不靠谱,总得自己想法儿。深知笨办法便是最好的方法,但于我已不合适,于诗词中穿梭一阵便犹豫了,我是谁啊?繁当求简,即感吃力当变通,于不能处找出一个能来——象。

只所以能想到这个字眼,是因为我有这方面的经历。写这个东西,一方面有为写《学问源于分类》做铺垫,一方面也是为了积累。我在做一个东西之前总是这样,先要做大量其它方面的事情,以便下笔快速,力求文字优美自然,不强为文。

鼓捣出这个东西,都有些不好意思了,其实只是因为太简单,务实就会简单,实事求是易创新。其实这个也不是什么新东西,就在哪摆着,只是拾来罢了,许多都是摆在哪的。

至今天才欲发之,终叹学问不可能为我所尽得,见情见性也得随机缘。

字有形、音、意,其实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象,孔子的《十翼》中的“象曰”之象(卦象)与之相同。象形字,不是像,而是象的形。音、意也都可与象相指,因此才有假借字、形音字。

象是形、是景、是形势、是意状,因此又有意象之说,意、象之间总是互动的。象可为存在,也可为意构,但具象的过程有人参与,因而就有互动存在——象可牵动意,意可丰富象。

象的形有时很难甚或不可简单地描写,于是便有了指事字,其实指事可用字,也可用符号、音节、意思,于是字便成词、成文,音节成乐,笔划成画,砖块成大厦。

学问也是如此,是一个构象和具象的过程。象的存在,使得文、音乐、图画、动作、符号之间可以无碍,音乐可有文意,文章可有音乐、可有图像,动作有节奏便为舞蹈,文而有乐便为诗词,诗中再有画便是诗情画意。象中景随时动便为势,势也可用文字、音乐、图画来描述。文章又何不可具有诗韵、图像之美?

字有形,其形之美为书法。字有音读之有节奏可有音韵之美,因此学诗词一定要读出节奏美来才会掌握其全部;文章也可有此,可以不出声地读。

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,这是以音韵写我的——人生当自然,心趣自融融,生活自美好。这样的追求自是美好的,其意自是高格的,其象自美好。“采菊东篱下”是写我的,“悠然见南山”是写物,十个字都是三声皆悠然,前一句每个字须郑重舒缓中有轻地读而拖长音,“下”字拖长还尽可能地扬上去,却以a音前大后轻地扬;后一句却要轻快一些、然也要有悠与缓,就为一个悠然。悠然了,前后两句都写我。其字面虽有悠然,却还难见悠然之情。

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”却是以有我写无我的,无我而神思自由,以致都能看到自己,醉了,还没大醉,正是快意时。然却不是快意时,之前的“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”写出了孤寂,醉没醉是不知道的,孤寂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,有了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”一句便成孤凄,孤凄到要邀请月亮对饮,是醉到凄凉时。

“举杯邀明月”读来须摇摇晃晃,四字三声本就摇晃,“杯”平声要拖长,“举”要轻、上去要长一点;邀明月三字要缓重,月要更重;醉了吐字时声时重时轻,轻来轻轻,重来特重。对影成三人为断,虽晃但却要还可站定,去声“对”的韵ei轻而拖长,“影”、“三”三声晃,“成”“人”上声,“成”字虽拖但轻,“人”字要有点得意拖长而又有点儿恨意;未到大醉时有清醒,“举杯”时清醒了一下,“邀明月”时又醉了,“对影成三人”时终于还是醉得很了,读来有结绊。有无恨意、是否拖长,还须从后面的字句来断,这也是意未尽而引出下文的一种手法,下面的才是孤凄心事。

章太炎的学问之高是因为在小学之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,这是一个象,这样写了意思是有了,但了无生趣,意思也不够好。于是转化,学问是一种财富,小学之学是一种基础训练,便就有了一句——在该下足功夫的地方下足功夫,便可只从金山旁边轻轻地走过,就可拥有所有的财富。“在”字轻稍拖长音,“该”轻短;“下足功夫”是费劲的事,“该”与“下”之间读起来有停时滞,“下足功夫”轻连; “地方”与后面的“下足功夫”也有时滞,且不用“了”连接“下足功夫”,之前的轻“的”不可省,“的”后要稍有停顿;这个“下足”与“功夫”也有时滞,有重复,有轻有滞,整句就郑重而有轻巧。财富是厚重之物,“拥有”、“所有”两词也有时滞,所得财富也重,而不用获得和全部两词。“拥有所有的财富”之易用“轻轻地”还不足表达,“可”、“只”轻音是必须的,不用“便能”“只要”,轻“只”字也是突显轻的,整句都轻;还不够,“所有的财富”中“的”字便不可省。“该”之前的“只要”也不要了,太过郑重会使“轻轻地”也就变得困难了。如此具象,字里行间声音景象都可将意思传递,象美而不用记那句子,有那意思自会有的。写起来并不需要费太大的劲,凭感觉只是稍加注意便可,增字、减字、变字、变符号、变音调、变节奏都可有此之功效,为文写意不必固执一形式。

相为单一之状物,象可为复杂状。相可有象,象为相之变化。象棋着法以取势为要,其名概因此之故。象中有相,相为其之某一具体,故象可具。

象中有象,象象可交混在一起而不易分,为象之复杂,人类社会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。人类社会之复杂,使得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探索也不能穷尽,虽然一些难题在渐渐清晰之中。清晰之时却又有新的复杂出现,学问不可穷尽也,一劳永逸只是一个美好的妄想,搞学问也就永远可以混饭吃。

意象互动为文,王国维有说法;“一、词以境界为最上。有境界则自成高格,自有名句。五代、北宋之词所 以独绝者在此。 二、造境,有写境,此“理想”与“写实”二派之所由分。然二者颇难分别。因大诗人所造之境,必合乎自然,所写之境,亦必邻于理想故也。”境界者追求、志向也,可为生活之美好,可为治国平天下之高意,人皆可有之,岂可独大诗人之有哉?玄也。之所以玄,看问题不清楚而自卑之故。

构象在于意,解象之意在于人,意为人有,故此能也为人之财富。

人之意境,可为人之气象;人之气象,可为文、声与动作之气象;意由心来,面象、文象、声象和动作都可示其心象,人生不可没有大追求、大志向。气象以质、朴并重为高,最高为无碍,但人之有却并不独有,或并重、或有偏、或不足。质朴并重可使人内敛,呆若木鸡,其能却大。朴为可成器之原粒,质为其本,朴有形而质无,但质才是根本。水平是在努力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的,人之质朴不是天生。聪明与情商于人之境界皆有关,情商可作用于努力程度和持久,故此,圣人都是大笨蛋才对,聪明的话早就另寻易存之路。然有人却就于在他人看来的易存之路却不易,于圣人之路反而易,圣人看来就是天生要当傻瓜的。既天生,又受条件所限,圣人就少之又少,令人望而生畏,只可敬而不敢学之,还是因为其傻。

质朴并重可为气象,无碍却须掌握构象、解象、具象之方法。有方法使人思路开阔而灵活,人又会不呆了,便是无碍之境。太极者,混融也,象之协也。以协为断,以“无有”为法,法之本也。

构象可先有大致轮廓,在过程中再逐渐细致,美好的东西自容得美好,细致的过程中可又有新象,反复如此便可成。不必也不大可能什么都先学会而一次构象,只着基础的地方下足功夫即可,在基础的地方下功夫便自会有此能。

语言文字、音乐、动作、绘画、雕塑各有所长,也各有不足,不能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东西却可用音乐、绘画、动作、雕塑、舞蹈来表达,只在构象者的心是否达到了。

THE ARCHE OF IMAGE

Abstract:The arche of image is a image from what it refers to,free thought deponds on whether or not holding the arche of image. the shape & the sound & the idea & the draw is only different symbol, but is also a same on the arche of image, this makes the expression of peapo. better to grasp the features of image's arche.

Key word: The arche of image, Philosophy , The tools for Philosophy,.Liberal education.

注:

1、“无有”象以为《象说》,快意哉,终于拿出看家本领——《学问是这样做的》。轻风过得万重山,思绪动发情无碍。神游于天地间,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。这次的写作对作者是很重要的,训练了逻辑、辩证和系统理论等。

2、我是要重写经济学的,却在哲学领域越走越远,不肯回到实体的东西上去,为此朋友提出了忠告,但我一接触实在的东西就要回到哲学上来,哲学实在地迷人。香港的那人说他三十多年不看书引起了自以为是的人们的责难,十年来的经济思想混乱还没能让自以为是的人们自醒,其实,我们在许多领域还都是实在的混沌。有一医生朋友自认为才高十斗,从他的说话里知道他确实如此,看了很多很多的书,记忆力惊人,他很自负也是应当的,但是,以他人头脑来思考的他却不堪较量。也许,哲学需要完善和简化。学问存在于事实之中,看了一下几个二难问题,都是对事实的描述不完全和分类未尽导致的,这其中又有时空的实在性于当局者和旁观者的不同。实在性的复杂会使选择变得简单而个体却变得狡猾或智慧,上帝的道德能奈何?世界竟是如此的不堪,唯有自远困局,束缚别人勿如束缚一下自己;道德不是没用的东西,只是完全的束缚便又成了机械的傻子。事实不能穷尽,学问也就无穷无尽,奇点的前后范式有变化,重构哲学只能是一时的妄说了,一不小心碰到什么就搞一下子算了。何以凭?《象说》是其一。

3、曾将此文示于人,竟只是赞叹文笔很好。《象说》、《象论》、《音象学》构成《象学》;《象说》与《时空与实在同在》是姊妹篇,是通识的中枢,《象说》是《象学》的魂,《时空与实在同在》是辩证的基础。近代以来,在哲学与经济学方面似乎走到了前面,那么这两篇文字将会改变这一状况,学习方法论、方法论、理论皆在其中。有了这两篇,我的学问终成《易筋经》,也是《侠客岛》的功夫,又是具有诗人气质的《独孤九剑》,因此可写《学问是这样做的》了。去年11月初在浙大时,欲将这两篇示于香港的那位大师(曾偷师于他,他在学问方面确有两下子。),如此重要的文字他竟不看,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便是憾事(给他看这两篇文字,其实是想让他知道我在经济学方面达到了什么程度——经济学的难点在于方法论的复杂。)。拜佛的见了真佛却不拜,假信也。其傲气之神态,以为我内地不能出经济之才,岂不知我的实力已超他远甚了,恶。

4、台湾的金嘉锡老先生讲《庄子》多年,他感觉要从声音方面去解释,又不肯定,他过分关注南方语言了(这个将在《音象学》中有辩。)。文字有借助声音的地方,但不会全部都是,可惜不能找到与他沟通的方法。《逍遥游》神游于意象之变,大小皆现,动静可以,如此观物察理岂能不逍遥!象可不同,意象之变须以意不变,这其中的功夫是察其理,因此便有《齐物论》,辩于立地——“非彼无我,非我无所取。”。故此,《象说》不能离开《时空与实在同在》。

5、在写《象说》之前,只是模糊地用见情见性,已知其威力无比了。六祖惠能有 “心地含诸种,普雨悉皆生,顿悟华情已(矣),菩提果自成。”;刘文典做学问靠“观世音菩萨”,说法虽不同,意思是一样的,就是这样做学问。什么时候用《象学》也搞一本《词话》或诗评什么的,与王国维大师一较长短。

2012-11-30